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10人入选,涉及南音□□□、石雕□□□□、木雕□□□、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的有:李白燕(南音)□□、刘宗训(泉州北管)□□、吴德强(惠安石雕)□□□□、张建奎(惠安石雕)□□□、张红萍【木雕(泉州木雕)】□□□、郑银聘【木雕(泉州木雕)】□□□、刘大山(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叶本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林文溪【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詹国平(惠安女服饰)。至此,泉州共有63人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其中去世19人),现有国家级传承人44人。
吴德强,男,1970年11月出生,从艺年㊣限3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石雕艺术大师”□□□□、轻“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师承蒋智锦,熟练掌握圆雕□□□、浮雕□□、镂空雕□□□□、沉雕等石雕技艺,善于汲取各种㊣艺术手法,借鉴各种雕刻风格,尤为擅长南派雕艺手法和运用传统材质。擅长利用不同表面肌理处理,来体现造型立意之美。作品推陈出㊣新,不落臼巢,雕塑语言表现力极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时代同㊣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同心协力》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齐心协力》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鼎奖;《战友情》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齐心协力》荣获福建省第九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一代天骄》《寿》《五福临门》《马上如意》《海丝之韵•飞天》《海丝花语》6件作品获得不同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1件作品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展会金奖;《五福临门》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心经观音》《丝路花语㊣》《齐心协力》《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多件作品被省级馆收藏。2018年10月,精心打造的惠安石雕传习所--耕石艺术馆正式开馆,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艺术馆收藏了近100件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石雕艺术作品;2019年艺术馆被授予“福建省旅游观光基地”,并免费对外开放,开馆至今接待量超20000人。先后带徒200多人,其中孙文勇□□、张永坤□□□□、松玲婷等多名徒弟,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并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重点院校聘任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张建奎,男,1964年10出生,从艺年限46年,获“中国石雕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师承张振川,精通南派雕㊣刻的浮雕□□、圆雕等技艺,开创红色题材,其作品占据惠安石雕业的70%市场份额,推动惠安石雕技艺及其产业高质量传承发展,主持鼓浪屿郑成功雕像□□□□、台湾保障宫□□□、江西瑞金历史博物馆《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泰国坐式观音等国内外重点工程。作品共获评国家级□□□、省市级奖项80多次,其中2000年现场创作的《石破天惊》获中国石雕艺术节第一名;2020年全国工艺品制作(石雕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现场创作的《在阳光下》获得全国第一名。22件作品被国家和省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自在观音》□□□、《信念》等10件作品被国家非遗馆收藏。2013年起多次以主要起草人编写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艺品雕刻工》(职业编码:6-09-03-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石雕石刻品》□□□□、《福建省地方标准——石雕石刻制品》等。出版个人专著《红色情怀——惠安石雕的传承与发展》□□、《问道方寸间 石雕艺术试谈》,发表13篇学术论文。现已获得“一种对雕刻钻头主动散热降尘的石头板雕刻设备”等5项发明专利,《周游列国》等43项国家作品版权。自1985年起至今累计带徒450多人,其中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5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3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5人□□□、一级/高级技师48人。被重庆大学□□、福州大学等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多次进校园授课,配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传承提供资源和学术支持。2004年起百次赴台进行石雕技术交流,2018年建立12000㎡的传承所,定期开展惠安石雕技能培训班,亲自指导实践教学,并无偿对外开放;2019年发挥台湾省籍的两岸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台湾工艺美术大师来大陆进行两岸情缘 匠心相连雕艺联展,以石雕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林文溪,男,1971年10月出生,从艺年限38年,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八闽工匠”□□□□、“泉州市技能大师”□□□□、“永春✅十大✅制香大师”等荣誉称号,参与编写QB/T5254-2018《天然植物材料熏香檀香》《燃香类产品分类及术语》国家标准,《电热熏香通用技术条件》《观赏用香倒流香通用技术条件》《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规范燃香类产品》《燃香产品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省级标准主要起草人。师承林建川,熟练运用修□□、蒸□□、煮□□、炒□□□、炙□□□□、炮□□、焙□□、飞等香料原材炮制方法,借助君臣佐使□□□□、五行生克理念,对香料进行科学配比。带徒近百人,开设泉州市传统香制作技艺(永春香制作技艺)传习所,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为“永春香”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9年荣获“泉州市名师带高徒”活动“好师傅”称号,主要徒弟均成㊣长为永春制香行业技术骨干,并获得多项国家级比赛奖项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与闽南师大□□□□、泉州师院□□□□、黎明大学□□□、泉州理工学院□□、泉州幼高专□□□、厦门华夏学院等高校及多所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推动非遗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主导设立兴隆香厂“非遗互动体验区”,让游客零距离接触传统香文化,年接待量达5万多人次。主导建设兴隆香业非遗数字资源库,运用APP□□□□、抖音号□□、微信群□□、钉钉直播等网络新平台,开辟香文化传播新路径。
刘大山,男,1952年11月出生,从艺年限54年,师承刘以义,熟练掌握并应用传统建筑石□□□□、木构造的设计与制作,砖□□、石□□□□、灰砌筑技法等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自2001年创办古建筑工程公司以来,先后承担泉州蔡氏古民居□□、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泉州洛阳桥□□□、韶山同志故居□□□、茶马古道——雅安观音阁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山海关段□□、福建土楼群□□□□、泰国官式仿古建筑等数十处保护修缮及建设工程,多个项目分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等奖项。2014年,在主持泉州府文庙㊣大成殿维修项目——石构件修缮过程中,利用现代科技3D扫描雕刻技术结合传统工艺手法进行维修石雕构件的残损部位。有效的解决了残损部位形状不一□□□□、难以合缝的难题。该工程荣获“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带徒刘远聪□□□、黄庆喜□□、刘永琦等多人,多次受福建省文物局□□、南平市浦城县文物局等单位邀请,讲授《文物保护工程》相关技术知识。
李白燕,女,出生于1966年9月,泉州市戏剧研究所一级演员,曾任泉州南音传承中心副主任,从艺38年,自1984年进入福建省艺校泉州南音班学习南音传统艺术以来,通过师承众多名师,努力学习□□、着重实践演出,掌握了大量南音指□□□、谱□□□□、曲的传承技艺,总结探索了南音丰㊣富的理论知识。精通唱腔□□、熟练掌握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在唱腔方面讲究发音□□□、咬字□□□、吐词,遵循千回百转□□□□、丰富细腻的传统独特行腔规律,加以运用声乐技巧,使演唱风✅格更具有甜美□□□□、委婉的表现力,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荣获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多项:如1997年11月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第七届“群星奖”;2012年荣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个人表演奖,成为福建省首位荣获此奖项的南音艺术家。2005年12月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比赛精品奖;2002年3月□□□、2004年8月分别荣获福建省第三届□□、第五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2005年6月□□、2008年8月分别荣获福建省第二届□□□、第三届曲艺比赛演员金奖等。1990年以来,李白燕在福建艺校南音班□□、泉州师院艺术学院南音系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南音专业人才;同时在中小学□□□□、老年大学从事南音唱腔教学,教学中培养出1000多名学员。从1995年开始,李白燕应邀前往菲律宾□□□、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南音社团教学传艺,培养众多社团南音骨干,2009年在台南收徒39人,2012年12月,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为李白燕在台湾省台南市天后宫举办“福建省南音艺术家李白燕收徒仪式”。
张红萍,女,出生于1975年2月,福建红莲木韵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从艺30年,从事传统木雕创作30年,熟练掌握泉州木雕非遗项目凿粗坯□□□、掘细坯□□、修光□□□□、打磨□□□□、刻毛发纹饰□□□□、着色上光□□□□、配置底座等工序操作,以及混雕(相当于圆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贴雕等技法。娴熟掌握修脸开光设计创作核心技艺,即对人物脸部进行精细处理,如眼睛□□□、毛发细微部分刻面清晰,适当地保存刀痕凿迹,使雕刻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在全面掌握泉州木雕圆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贴雕和精细修脸开光设计等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敦煌古彩和雕塑的细腻感与线条感,对泉州木雕技艺进行传承发展创新。擅长历史人物雕刻及各种随形设计和敦煌矿物彩绘制作,创作中注重原材料的色彩美□□□、自然美□□□□、形态美□□□、肌理美,能用传统技艺借鉴现代艺术形式的雕刻技艺进行创作。
2012年为菲律宾林氏宗亲祠堂重修林氏默娘圣像;2013年设计制作晋江南天禅寺三幅6米高浮雕;2013年为马来西亚马六甲妈祖庙塑造五尊3米高主佛像;2016年为台湾邱氏宗祠设计制作2米多高彩绘姜太公像;2020年至今为上海静安寺塑造开山小沙弥及8米高四大主佛菩萨。2011年10月《拈花一笑》获首届“星火奖”中华文化艺术大师艺术珍品大赛金奖;2012年5月《敦煌吉祥天》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3年5月㊣《高山流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3年5月《出浴》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2014年3月《梦》获首届国际木材文化节木雕现场创作(莆田)国际邀请赛特别创意奖;2014年10月《海上女神妈祖》入展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活动;2016年9月《道济禅师》获第六届中国木(竹)雕展金奖被授予金雕手;2017年11月《盛世敦煌系列之反弹琵琶九色鹿的故事》获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雕艺杯”大赛金奖;2018年11月《九色鹿的故事》获福建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每年与高校□□□、职校为社会共同培养工艺美术(木雕基础)人才1000人左右。每年在公司举办木雕培训班5期□□、受邀在泉州市区大□□□、中小学讲授演示泉州木雕知识8次□□□、在个人工作室接待木雕爱好者游客近万人次。2015年受邀参加世界木材日土耳其现场创作赛,创作《拥抱你我》□□、《共享蓝天》被埃斯基谢希尔市艺术馆收藏。2016年赴尼泊尔参加世界木材日现场创作赛与100多个国家艺术家同台竞技交流获得嘉奖。2018年11月在本公司成功承办由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主办的“四海拓丝路”文化艺术交流周。2019年10月在菲律宾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2019年11月参加文旅部□□□□、福建省政府主办的 “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活动作现场雕刻展示。2021年7月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个人木雕作品展(省□□□□、市文联主办)。2021年“世界木材日”,受国际木材学会邀请在线上面向全球直播操作讲解泉州木雕的传承技艺和创作过程。2022年3月《蝶恋花》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编号22-2071)。
叶本营,男,出生于1970年1月,泉州森磊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师承王为尧□□□□、刘胜法,从艺37年,严格遵循闽南木结构建筑传统程序,坚守整个建筑工程的木构制作所需✅要经过的画水卦□□□、点制篙尺□□□□、下模型□□□、加工制作和木构安装等步骤。担任江苏昆山慧聚寺木结构工程总设计兼总制作,在施工中充分发挥大木作连接主体建筑结构的原理,小木作斗拱交错□□□、重檐飞翘,努力保持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法的原真性。承建的泉州西湖“刺桐阁”木作工程,以泉州古代建筑奎星阁为设计蓝本,与开元寺“大雄宝殿”相比,呈现出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建筑风格。坚持细部□□、要害部纯手工操作,全面掌握闽南全木结构“蜘蛛结网”穹窿藻井技艺。制作的厦门南普陀寺法堂八卦形藻井,直径4.92米,顶端有一块莲花雕刻堵,整个藻井有744个斗层层叠起,288个拱穿插榫接而成,是木作技艺行业的经典之作。坚守“溪底派”木构栋路的叠梁□□、收仝置斗和壁路栋方眉方仝三种体系。至今已承担维修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承建仿古建筑工程百余个,总建筑面积逾5.1万平方米。建筑作品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福建□□、江苏□□□、山东□□、天津□□、广东□□、广西□□□□、浙江等地。2000年开始,分别利用承建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城(仿故宫官式建筑)□□、泰国曼谷和清迈三个道场□□□□、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圣公堂和妈祖宫□□□、新加坡妈祖庙□□、菲律宾关帝庙□□□、韩国首尔观音道场□□□、日本冲绳仿古民宅等机会,与当地同行交流木构建筑技艺,传播闽南建筑文化。1997年与日本鹿儿岛县出版社共同编写了《まねる古木構造芸》。
郑银聘,男,出生于1957年1月,晋江市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从艺51年,郑银聘师承柯贤成□□□□、柯贤兴,继承了潘山庙宇木雕艺术及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熟练掌握了闽南寺庙雕刻的独特工艺技术,雕刻与庙宇建筑空间及建筑构件功能巧妙结合。技艺精湛□□、刀法细腻,合理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其中圆雕主要用于仙佛□□□、罗汉等形象,尤重人物的眉□□□□、眼□□□□、鼻□□、手足□□□□、衣褶等细部的特色表现,线条优美,立体感强;浮雕主要用于门神及屏风等作品,门神雕刻以高浮雕手法的神像最具代表性,立体感强,神态生动,在人物造型□□□、粉彩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镂空法主要用于龙柱等作品,有正□□□、侧面龙柱□□□、花鸟柱等不同造型,用整块方木雕成圆柱体,以镂空的手法雕造成九龙盘柱□□□、云朵缭绕,火焰烘托,圆柱之中有圆柱,层次分明。
改革开放以来,郑银聘通过大量㊣复建□□□、新建和修缮各式庙宇建筑创作了数百件木雕艺术作品,业务遍及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完成了台湾庙宇木雕五百多件,通过不断的营造和制作培养了大批雕刻匠师和营造匠师,使一度衰落的传统技艺得到了的抢救性的保护和有序的传承。
郑银聘国内主要木雕作品:晋江市南天寺天王殿□□、钟鼓楼□□、东西护廊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南南鲲鯓代天府古迹修缮工程(台湾二级古迹,台湾重要文物古迹和观光胜地,其建筑与景观堪称“美术的殿堂”);印度尼西亚绵兰大雄宝殿新建工程□□、新加坡吉巴督王氏宗祠等。作品获得国家级金奖16项,国家级银奖8项,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2项,省级争艳杯铜奖1项。
刘宗训,男,出生✅于1948年1月,师从刘锡碧,从艺66年,擅长演奏北管三弦□□□、二胡□□□、尺胡等乐器和北管唱腔艺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旧曲牌创作新作品,延续北管的艺术特色及生命力。家里妥善保存多年积累下来的北管曲谱□□□□、曲牌□□□、授课教材和各种北管民族乐器㊣等实物20多件。撰写《泉州北管与两岸民间交流》《关于北管传承与创新之思考》等有关北管音乐学术论文,分别入编由福建省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福师大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海峡传统文化北管学术研究会论文集。刘宗训利用北管古韵古曲创作北管演唱《建设文明新城市》《移风易俗扬正气》✅《抗战英雄彰历史》《巾帼建功新时代》《长寿宜居好泉港》《纵情高歌十九大》《学习党史感党恩,党的光辉照我心》《五中全会布新局,宏伟规划远景美》《六中全会著决议,畅写百年奋斗史》《孝廉赞卢琦》《梦圆大港》等曲艺节目。部份入选《✅海峡曲艺》等省级以上刊物。且参加省□□□、市□□、区等各种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部份作品获中国作协“金秋笔会”二等奖,福建省“山茶花”三等奖,“福能”杯才艺展演二等奖,泉州市“人口与计生”文艺展演创作一等奖等。积极参与建立泉州北管峰尾传习所,担任圭峰北管乐社副社长,利用暑期在峰尾镇文化站百姓课堂和圭峰文化研究会“海之韵”北管传习所等处义务传教北管唱腔艺术及北管三弦□□、二胡民族乐器等,传承北管艺术渊源特色和唱腔基本功训练及乐器组合□□、乐谱体系等课目,免费授徒50多人。
詹国平,男,1952年2月出生,从艺年限55年,获“泉州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师承陈荣福,娴熟掌握惠安女服饰的制作流程和工艺,了解惠安女服饰的由来□□□、沿革变化,能仿制明清以来各个年龄段的典型款式的惠安女服饰,熟悉惠安女服饰民俗文化,知晓惠安女服饰的款式□□、色调□□□、纹样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对节庆□□□□、婚丧等仪式的惠安女着装有较全面的研究。作品获“2011年泉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第三届泉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天工奖’大赛三等奖”等奖项。1971年至今,先后带徒72人,其中张碧㊣林□□□、陈亚彬□□□□、曾华兴等徒弟成为惠东一带稍有名气的惠安女服饰制作师傅。近年来,依托惠安县崇武镇惠安女服饰传习所,开展授徒传艺工作免费精雕浮雕图库,为惠安女服饰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积极开展惠安女服饰进校园活动,到各中小学□□、幼儿园举办惠安女展览□□□□、开设惠安女服饰讲座和举办惠安女服饰培训班,采用多种形式传授惠安女服饰技艺,每年授艺人数达1000人以上。2019年至今,被惠安县文化馆聘任为暑假少儿非遗课程培训老师,担任惠安女服饰□□、刺绣的传承教学工作,每年教授近30名学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24 皇冠·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Crown Sports版权所有 网站关键词: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澳门皇冠线上,澳门皇冠
粤公网安备 苏ICP备20220463号 粤ICP备15085518号
手工编织艺术简介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免费精雕浮雕图库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网状纹样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星状网和网状网的区别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适合纹样模板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圆雕作品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网状纹样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平面装饰图案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中华印花网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
带状是什么形状图片
皇冠体育 在线投注